尊严,共鸣,参与

共鸣和观察


这幅元末或明初的货郎图简直就是个表达习俗,古玩和娱乐物品的大纲。天真无邪的孩子伸手要东西,而大人则冷静地看着货郎。这个对照引起人们感情上的  冲动。当代的观摩者应当在儒家和佛家否定以物质享乐为中心的劝世道德价值观的角度上享受这幅画给人们带来的丰富感官享受和社会生态信息。欢乐与哲学之间的这种相互否定的对照很像十六十七世纪荷兰和低地国家的劝世静物画。画中的花朵,食物,乐器和稀有物品唤起人们对生命短暂的感叹,而静物中的一个头颅则代表确定无疑的死亡(见让.让斯.特来克的劝世静物画(1652),国家美术馆,伦敦)。

在中国的传统中,这件作品是一个画种的大尺寸和成熟的代表作。早在几百年前,北宋的画院就将这样的技巧推向了极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克利夫兰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馆都收藏有重要的北宋作品。同一时期的另一画种是“河景图卷”,例如杰出的张择端(活跃于12世纪)的“清明上河图”,仔细描绘了北宋都城开封的市井生活。

用色和细节很丰富,这幅货郎图在构图和用笔上都是很雅致的。与不少明初设色图景不同的是,这幅画并没有后人的修复和填色,因而也不那样显得平淡和沉重。人们很少能够看到像这样的能体现那个时代的文人收藏家的喜好和视觉鉴赏力的画作。

 
放大
 匿名(14世纪)
货郎图
挂轴,丝质设色
129.5 x 115.6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