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与鉴赏

证据与情境


彻底的造假是个手艺活,常常是合法的拷贝或复制的副产品。在古代,甚至有名的艺术家也造假,目的是显示其技巧(而有时就是以愚弄粗心的专家为乐。)

在中国,艺术品的造假常常是在某些部分做手脚,而其他部分仍是真品。例如在一幅本时期的真正画作上添加假造的某一知名艺术家或收藏家的签名,或者加盖假造的他的印章(甚至未经许可加盖其真的印章)。或者后人装裱的时候从别处拿来一幅无关的题跋与本手卷或册页一起装裱,给人的印象好像是某一鉴赏家曾经鉴赏过这个手卷或册页。这样的题跋本身也可能是彻底的伪造,或者一幅真题跋被添加在一幅假画上。有时候简单阅读一下题跋就会弄清楚,如果题跋的意思与画的关联很模糊,那么就有问题。

有时候一幅画严格说并不是赝品,只是修复过度,特别是修复破损或褪色的地方增添墨色和颜色过多。修复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但是修复得离原作的神过远,就是修复失败。

辨认出这些可能性要靠经验,而且常常还有争议。一个专家可能观察到一幅画在装裱的时候稍稍受些影响而在绢上的题跋却丝毫没有受损,所以它一定是后来添加的伪造品。但是另外一个专家也许不同意,相反却认为是装裱者的手艺不好所致。

荷兰外交家和汉学家高罗佩写过一本十分有趣的论述装裱,作伪和鉴赏的书。他在半个世纪前写的这本书指出了这个领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中人们可以看出鉴赏和鉴定有了多么大的进步,有了多么深厚的基础。

 
放大
 罗伯特.凡.古利克
书画鉴赏汇集(收藏家眼中的中国画), 1958
Rome: Instituto Italiano per il Medio ed Estremo Oriente.
(台北SMS出版社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