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內容

《札记》给我的女儿们

返回专栏
所以说,艺术要公诸同好,同伴与作品同样重要。
 
从拍卖中得到萧云从(尺木)的画册之後,我急不及待地给清清看;那时她刚好三岁,你们三个姐妹的老大。

我发觉清清在看画册时总想找个甚麽门路走进画里面的世界。於是,我就尝试引导她一起编造这个故事。我先让她自由发挥,然後我再整理润饰。所记录下来的,也就是现在画集的“内文”。(与其说是文字,不如说是我和女儿一起漫游画集的时光)。

清清纯简的眼睛,触发我希望令到不同年纪的读者,能够摆脱冗繁的学术窠臼,享受艺术的乐趣的想法。也许,这才是艺术在我们生活的真正价值吧。
 
我尝试以一个古代业馀爱好者的兴味执笔,寻求昔日诗意的情怀和想像。我以为这是有幸拥有前人遗迹应该秉持的继承态度。

如此,就成了一篇亦新亦旧,兼有Italo Calvino随的情调和中国道家色彩的扎记。

书题也是新拟的,我让日程来分隔画面,像章回小说那样,将时光一页页揭下去。
 
画册的封面有作者萧云从 (尺木)的名号。根据记载,萧云从生於公元一五九八年卒於一六七三年。家乡是富庶的安徽。

爰引中国人的反讽形容,这是一个“非常”的时代。一六四四明朝以满州入侵而亡,国号被改为清。前朝遗臣大都陷於两难的处境,既想忠於前明政府,又须顾全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存亡而归顺新政权。萧云从却因为早年投考落第,未有踏足官场,反而幸免於这种尴尬局面。画册并没有明确的年代,看来应该是清朝入关之後的睌年作品。
 
从不同的名号及几个有关他的事迹来看,萧云从以道家隐士自居并潜心於古人。现存的零碎的资料不是太过隐晦,就是一贯的客套话,对了解他的生平并无大帮助。倒是沉默的作品,最能反映出它主人本身的真正风貌。这薄薄的画册离开它的主人後,便十直过着文化珍品在人间跌宕的坎坷生涯。最後总算保存下来,连同一个个侵蚀的小虫口。

不难想像,画册曾被遗忘在某房子的某个角落,也许被丢弃在床脚,渡过多个烟火烛光薰烘的夜晚。又或者一度受到秋风吹刮,烈日曝晒的艰难岁月。

画册的包边慢慢翻起毛头,继而开始残损。不同污迹的手泽丶在夏天的点心和黄酒的兴头下留下最伤感的时间标谶,也留下被主人一再疏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