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內容

《札记》给我的女儿们

返回专栏
 
画册上一次的重新装裱是在十九世纪光年间。巧匠心思缜密,以淡青的对页,配合温暖的蔷薇色画面,再衬以比画面稍暖的暗花黄色裱绢。淡淡的青蓝色调令每一页都和谐典雅,同时又为整套册页添上一点点华丽的情调。

最讲究的要算是册面的处理。褐色的漆木框把云龙锦纹的绢面和底页整齐地镶托起来,细致流畅的框边,含蓄地显示优良的木材,恰如其份地表露作品的贵重。

册面上贴一签条,简单交代画家名号,题材及装裱日期 。

作为现任主人,除了尽量使它远离蠹虫丶潮霉以及油腻的手,还可以为这画册做些甚呢?

宋元之後,中国绘画就开始了书画共存的传统。

至於何以这组册页连一页都没有配上文字,只好猜忖是在上次重新装裱时,收藏者未能找到合适的人选又或者是他刻意要突出画家的魅力而摒弃其他的演绎方式。

传到我手上,我就用印刷字体为它配文。原因除了是受我的书法能力所限,也因为现代的字体处理技术,可以衬托出画面那种自然轻松的情趣。
 
我以英语撰写,将文字置於每一幅画的旁边,这样做与其说是在画面上刻意加上“洋”调,毋宁是忠於我的生活境况。我也深信在以後的的日子里,每一位未来的主人也将会以他们的文字丶语言和形式见解去表达他们的感受。

我在中国社会生活,认识不少出色的作家,幸运地得到一位文笔高手的朋友帮忙把内文翻译,一并收录於画集中。

一如每个拥有过这画册的人,大家可以理解, 我即使再费气力,也只不过是将这件传世的杰作 以我觉得最恰当的方法来重新包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