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与历史

激进的解释,历史与创造性个人

文人对历史的创造性阐释多归因于书法家和画家董其昌(1555-1636)的关键性理论贡献。董其昌深受相对主义者新儒家李贽(1527-1602)和禅宗佛教的影响,寻找着对历史性经典进行高度个人化的阐释和改变。他说到他的雄心的时候说要集古法之大成,不加修饰的和个人的真实性打破传统的界限,但却保存了先人的根本价值和前人的发现。他认为书法是绘画的基础,澄清了他对过去的看法,详述了文人画的系统,区别于匠人画家与画院派画家。

有人说董其昌的画不怎么样-有些专家区分他的学生和模仿者的画与他的画的方法是把那些技术上“太好”的作品捡出来丢在一旁。在这个方面可以将他与近代概念艺术家相比:他的作品的价值不在其高超的技艺,而在于我们如何体验艺术的根本洞见。

董其昌的谿山秋霁图被认为是仿元朝文人画大家黄公望(1269-1354)。但是与其说这是简单的模仿,不如说是心结上的致意-事实上,这幅画初看起来一点也不像我们所知道的黄公望。董其昌所做的是试图提炼黄公望的绘画逻辑。这可以从山岭的展开以及山岭与近景和远景之间的联系上看出来。黄公望的风格是诗一样的柔和,而董其昌画出的轮廓则是笨拙而舒缓的。然而,从纯技术角度分析,画中异乎寻常地渗透着他的风格。比他稍晚的画家査士标(1615-1693)在画上题词说“藏余箧中馀四十年…不以示人”,可见他是如何看重这幅画。


放大
 
放大
  DONG Qichang 董其昌 (1555-1636)
仿黄公望谿山秋霁图
査士标提词 (1615-1693)
手卷,绢质水墨
24.8 x 85 cm
私人收藏

 



  • 页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