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与弹性

自我安慰和忍耐的书法


人们可以在王羲之(303-361)在353年的一次集会上所写的兰亭集序里读到一股哀伤的情绪。这篇作品历史上一向被认为是书法传统的颠峰之作,其风格体现了文人的尊严和风雅。仅仅品味文中的词语本身就是有趣味的事。林语堂在1930年代把它译成了英文。下面是几段引文:

  • H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向之所欣,俛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揽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1937))

王羲之的原作早已失传,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后人的摹本或者石刻的拓片。这些摹本都很接近原作,同时也反映了后人的理解和愿望。兰亭集序也是艺术家临摹的范本,人们从中寻求那种优雅的风格。当代画家曾幼荷的摹本就是一个例子。很明显,兰亭集序被人们尊为神品。正因为如此,邱志杰最近临摹了一千遍,一遍一遍地写,纸都全黑了。
 
放大
 TSENG Yuho 曾幼荷(b. 1923)
临了一千遍的兰亭序
(dated 2008)
纸质墨笔
Artist's collection

 
放大
 QIU Zhijie, 邱志傑; (b. 1969)
临了一千遍的兰亭序
纸质墨笔
汉雅轩 (1990-1995)